西安中国画院文化下乡轰动周至马召镇

2009-01-24 15:04:04 djx526 46

日前,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,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,活跃节日气氛,通过文化下乡,以作品来回报人民群众,增强画家以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,西安中国画院王西京院长带领画院一百多位画家,冒着严寒送文化下乡来到周至马召镇,受到了当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。他们敲着锣鼓,扭着秧歌,欣喜地把画家们围得水泄不通。

现场气氛热烈,王西京院长同周至县委宣传部领导一起为“马召文化站暨西安中国画院写生基地”举办了揭牌仪式。在严寒中的三个多小时里,画家一行饱含激情,挥笔弄墨,各展技艺,为马召镇基层干部群众义写春联600余幅,作画百余幅。活动中,仅王西京院长书写的春联就达30余幅,在书写春联过程中,他看到一位身有残疾的农村妇女围在身边,当得知她是村里的特困户时,马上提笔创作了一幅四尺人物画,亲手送给她,这一义举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乡亲。当地村委会的一位干部感慨地说:“王西京院长我们经常在报纸电视上看到,没想到这么有名的大画家今天能到我们村来,还写了这么多书画给我们乡党!”

图片关键词

图片关键词

图片关键词

图片关键词
















文化下乡春意浓

——西安中国画院文化下乡侧记

文/牛力


腊月二十,那冬日里的朝阳照得马路亮堂堂的。远远望去,象洒了层薄薄的金末。周至宾馆那铁栅栏墙,每隔三五米,招贴着大画家王西京和他领导下的西安中国画院的宣传画。昭昭彩旗辉映之下,中心东街八角云塔附近,似乎它更能吸引着那为新年而忙碌的当地人。上午十时一刻,三辆大巴缓缓驶过。车里坐着的是些什么人,没有人知道,只见绕过街心花园往南而去……

马达轰鸣。伴着那高扬低沉轰鸣,周至县城渐渐远去,路边的草木也仿佛就象那入了情的旁观者,向那车里面的书画家们在不停地点着头。透过附满雾气的车窗,远方的四野拼力追逐,成片的猕猴桃架磨盘似的滚滚而来,大辣椒样儿的松树急驰而过。虚静览玄,还是妙笔心画?芸芸众生,那法门深不可测……十一时左右,那三辆大巴停在马召镇文化站广场东侧。

“欢迎省市书画名家来马召献艺”,横幅在人流最为密集的客运站就能看得见。当一百二十余位书画家走下车来,寒风袭袭凛冽中,艳阳的高照之下,锣鼓喧天的那肃杀之音传来,让人的呼吸也不得不跟上了那新春即将到来的节拍。这时,周至县文化局一位名叫张银屏的工作人员,指着那靠主席台的表演方阵跟我介绍说:

“表演的是健身秧歌”

“ 健身秧歌?”听着蛮新鲜。我顺他指的方向一看,抬腿运掌,那一招一势,叫人不得不为那“气”的充盈而惊叹!遥想歌舞娱神的远古,率百兽而舞的盛景在我的脑海一闪而过,上善若水的楚地之音仿佛在耳际回荡。作为后世的子民站在代表着三教的无忧、菩提和七星这三棵树下,热情好客的周至人呀!我面前的你们竟究仰望的是哪一棵?我看不见,也分不清。但郭家寨的这支同样也是一百二十余众的锣鼓秧歌队,迎接却是来自西安中国画院的书画家们。在这里,又有谁能忍心说春联年画,它值不了几个钱。历史将会铭记,那一幕幕感人的,冬日里的春的画卷。

得知文化下乡义写义卖的消息,东火村的的大嫂子左宝丽跑回了楼观村她娘家。这腊月二十一大早,携着年近七十的老母亲挤进王建树的书案前……东面徐伟聪那对联,这一幅刚写完,就有人递过来裁好的另一幅……呈U型排列的书案当中,周至县安监局要举办一次群众书画展,局长齐闯立也在此举着零八年五十一号文件,结果挤在人群中却只看到了大画家王西京的半边脸……十一时四十左右,人潮涌动,只见一位五十上下的大叔,捧着一幅对联疾步而趋。看那种欣喜,那种虔诚,真有点象我们藏族同胞敬献哈达给最尊贵的来客。广场西侧的空地上,那手中的对联一摊开,就有人紧跟其后啧啧不已。我好奇,跑了过去,一看——那是王西京院长用喝水的纸杯盛墨蘸笔而写的一幅春联:

红雨随心翻作浪;

青山着意化为桥。

看着那柳公权式的中正结字,《爨宝子》式的厚重笔法,点画之间提拉铺排尽现出“二王”般的酣畅,这位名叫曹毅的普通农民,激动得竟乱了他那一家之主的方寸——他时而站了起来,又时而蹲下下身子,还不时地摩拳擦掌,挠耳扣腮……几分钟后,年纪稍长于他的东火村村民李永周提着“增门多福家和谐”给大伙儿说:

“王西京的这对联,贴到门口糟蹋咧——买个镜框。”

一听到这,曹毅赶紧掏出手机,打听做个镜框子……就在此时,王卫军,一位周至县安监局工作人员捧着一幅四尺斗方,兴奋地说:

“正月初一到初十,县里要办个安全生产方面的书画赛,得到了王老师题词,没想到,确实没想到……”

党的文艺工作者来到了马召镇,那近十亩地的文化站广场也显得小多了。群众需求量大,由拥挤而引发踩踏的不幸极有可能发生。在不远处,副院长王犇目不转盯……此前一个简短的仪式上,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西京为新落成的文化站揭幕,同时它也作为西安中国画院的一个创作基地。中午十二点一刻左右,我来到这文化站二楼,只觉寒气渗人筋骨。一位老大爷双手插袖,拊在画案上,王艾浓墨轻点,程东富淡墨皴染,催促上车召唤怎么也唤不停他们那手中的笔……此情此景,感人者深,化人者久。回想起马召镇党委书记丁景福所说的传经送宝,我想,诸位乡亲们见到平日里只闻其名的书画家,所得到的应该是建设新马召,新周至的勇气吧!

梁会珍,这位命运的不幸降临于她的残疾人,在命运的挣扎中,贫困又将她推向了生活的边缘。腊月二十这一天,十二点二十五左右,谁又能想象得到,她成了方圆十里远近闻名的人物。就在西安中国画院王西京院长和他的队伍开赴他处之际,她拉着王西京的衣袖热泪盈眶——得到了《板桥诗意》这幅画,在诸媒体镜头面前,她竟跪倒在地,让在场的所有人目瞪口呆。有着“人民画家”之誉的王西京,随即吟咏了郑燮的《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》:

衙斋卧听萧萧竹,

疑似民间疾苦声;

些小吾曹州县令,

一枝一叶总关情。

舒建军镇长在场,以诗而谏,还是以画自勉?不可而知,但却非同寻常。感谢党的好政策那颤抖声音催人泪下……周至人民很实在,回味着先前副院长范华说的这句话,又品味着那环山连绵不断的远山近岭,耳畔又响起刘伟朗诵的《再别康桥》……